这网红饮料,“颜值诈骗”第一重灾区
编辑:admin 日期:2021-03-16 11:05:31 / 人气:
我不信。
因为她没有尝试过网红“便利店调酒”。
试过之后,别说羊奶了,我甚至原谅了螺蛳粉与黑蒜。
这些天在某音某书上热度贼高的“便利店调酒”,一般长这样。
一排正常饮料,顶着一堆mini小洋酒,再配上个暖调复古滤镜。
酒瓶口直接怼进软饮盒,给它静脉输液,颇有解构主义风采。
via @九婶的微醺日常
试问这种兼具小资情调与俄罗斯蛮劲的组合,有人能拒绝吗?
必然不能。
看过数十个灯光摇曳、色调温柔的调酒视频后。
不知多少去年还坐在红格子野餐垫上、岁月静好的女孩们,转头便利店门口集合。
大家兴致勃勃地,准备打开初级调酒师的大门、打开都市霓虹夜生活的大门。
哦还得打开手机相机的快门——
然后就被亲手调出的“生化武器”,刺激到语无伦次。
螺蛳粉这种异味食物带来的冲击,就像是逼着味蕾裹一身脏大衣。
不喜欢的话喝喝水、漱漱口,这茬就过去了。
某些网红的“便利店调酒”,是架着你的舌头滚钉床。
一轮轰炸之后,味蕾失灵,口腔酸麻,大脑宕机。
痛苦面具之博主让男朋友试喝“便利店调酒”,via@请给我吃好吃的
常见的便利店调酒,一般包括这几种搭配。
“可乐+朗姆酒”,喝上一口,再快乐的肥宅也不再快乐,烈酒独有的苦涩在可乐的焦甜味里突兀无比。
活像一对被迫成亲的小夫妻,强扭的瓜不甜,让我想棒打鸳鸯。
“阿华田特浓可可+百利甜”,你俩倒是很甜,就是有点齁嗓子眼。
大胆咽下两口,张口就发出了“宝娟!宝娟!我的嗓子怎么成这样了!”的声音。
“王老吉+威士忌”,抿了一口后惊觉奇怪,赶紧再来两口品品味道。
仔细辨认过后,我怒而拍桌,大声质问——
“谁把我的鸡尾酒换成藿香正气水了!”
“什么?没换?!”
最后一杯,来到了出镜率最高的柠檬茶系列。
无数网红博主信誓旦旦地说,柠檬茶是最百搭的单品。
进行一番排列组合后,我们发现果然如此。
它百搭啊,就百搭在最后的成品好不好喝其实和它一点关系都没有,全看酒的品种选择。
如果是风味上不太苦涩、入口柔和的伏特加,恭喜你,这个组合尝起来大概率不错。
只会在酒入肚后,感受到来自北方大地火辣辣的热情。
如果是度数低、味道清甜的cider(苹果酒),那也不会翻车。
毕竟大多数人都不会觉着近似于饮料的果酒难喝。
但倘若你选择了其他风味强烈、苦味浓烈的酒作为基底,那抱歉,可能会一个赛一个得难喝。
你问柠檬茶在这期间起到什么作用?
悄悄地来,悄悄地走,它只是个过客。
想要劝自己收手时,不小心又瞥到了一个调酒组合“雪碧+金酒”。
可乐雪碧本是一家,我已经给“可乐+朗姆”的组合发了离婚证,但想着试都试了,也不多这一口。
然后,我的灵魂开始震颤、打算连夜买站票逃离这幅躯壳,舌面到头皮都苦得发麻。
明明两者分开后都好喝,我就不该强行撮合。
更吊诡的是,一口难喝的酒,能在口腔里“回甘”八小时。
本部门曾做过实验,五人同时吃螺蛳粉,开窗通风一小时后,味道能散得差不多。
但尝试过便利店调酒后——
喝水不管用、喝牛奶也不管用,诡异的苦涩与酒精被放大的冲劲总会时不时地冒出来。
让我甚至怀疑起,自己的舌头会不会被腌入味了。
作为一个曾试图修习居家调酒技艺的宅女,我一度对手里的几瓶酒产生了疑惑。
它们突然变成了我不熟悉的样子,单喝好喝,搁调酒师手里也好喝。
但按照便利店调酒的方法、把小酒瓶怼进饮料,成品难称满意。
互联网上,散落着不少同样满头疑惑的朋友。
博主@是雅洁诶,觉得自己喝到的是双黄连口服液和坏掉的优酸乳,一口送你上西天。
而在一众吐槽中,被认为能接受或好喝的组合,也与前文的分析基本符合。
要么是百搭系列“柠檬茶+伏特加”,或其他风味清淡的酒,胜在了调配过程中就不存在容易不被接受的“怪味”。
要么是味甜、几乎尝不出酒精的“阿华田+百利甜”,嗜甜人士很喜欢。
其余的,都在踩雷的边缘摇摇欲坠。
而在我怀疑人生、抱怨这些搭配实在拉胯时。
一位三天前才在朋友圈里晒图,打卡“便利店调酒”的闺蜜。
像是终于找到了同伴,与我一同激情吐槽。
“不对,你不是在朋友圈说调出来的酒好喝吗?还晒了九张图。”
“我又不会品酒!这不是看网上都在夸,怕说难喝显得没品味嘛。”
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。
这些我喝起来口味奇异艰涩的鸡尾酒,完全有可能是其他人心里的绝配。
有些人偏爱果汁调酒,有些人偏爱茶调酒,口味不同罢了
且不论那些网红配方本身有没有问题。
譬如有网友质疑,百利甜就不适合配柠檬茶。
光是调酒这个步骤,普通人就注定会栽跟头。
试想一下,为什么调酒师需要用一个个小量杯量剂量?
为什么需要把酒装进小罐罐里、上下晃动几十个来回?
要是这些步骤都没有意义,调酒师学这门手艺,难道是为了日后给孩子泡奶粉吗
。
调酒师给孩子泡奶粉,孩子肉眼可见的等不及
用量杯把控剂量,是为了掌握风味。
和做菜一个道理,好好的菜谱你盐放多了醋放多了,好吃不起来。
而“便利店调酒”大法里,唯一与“把控剂量”相关的步骤,只有一个:
博主一般会提醒,把酒瓶怼进去前记得先“嘬两口”饮料,不然酒倒进去会溢出来。
嘬多嘬少、剂量如何,就全看个人肺活量了。
水娃:我先来亿口
至于摇晃,自然是为了让不同的饮品风味互相交融、不突兀。
“便利店调酒”,风味交融全靠地心引力。
via @吃很多星
因此不少网友吐槽“前面还算好喝,喝到后面全是酒”。
不止是便利店调酒,网上不少“调酒教程”的失败率都得过半。
明明步骤完全一样,喝到嘴里却不是滋味。
调酒毕竟是一门手艺。
酒瓶一怼、吸管一插,要是真能成功,不知道多少调酒师得失业。
调酒难,广大民众幻想着自学成才的心却很热烈。
和青岛人民拎着塑料袋去装的啤酒不同,和父辈们小酒杯抿一口、还得“哈——”一声的白酒不同。
调制的鸡尾酒,早从十多年前就被贴上了“洋气”的标签。
当初大家普遍对鸡尾酒没概念,只有两个刻板印象:
一是颜色花里胡哨的是鸡尾酒;
二是名字花里胡哨的是鸡尾酒。
央视09年的古早节目《时尚中国》里,对鸡尾酒的展示就完美贴合这两点。
玛格丽特、蓝色妖姬、血腥玛丽……
我敢说,无数中二少年曾对这些饱和度过高、宛若食用色素品类的鸡尾酒产生过憧憬。
剧情天雷滚滚,但的确踩中当年观众“爽点”的《一起来看流行雨》。
就会安排端木表情忧伤、姿势造作优雅地拿起一杯鸡尾酒。
再让同为富二代的同学挥挥手,找服务员点一杯“血腥玛丽”。
必胜客多年前推出的“蓝色玛格丽特”,一度被年轻人视为潮流。
现在却时不时被嘲“颜色土嗨”,毕竟隔壁肯德基的Mojito,都得是樱花配色了。
某书和某音上的热门简易调酒视频,十个得有八个需要先在杯底捣碎草莓/蜜桃。
再倒进大杯的苏打水、气泡水、雪碧、养乐多,以及一点点酒。
“便利店调酒”要是没搞静脉输液cosplay的玩法,而是正经教大家倒在杯子里、按比例调配。
它的话题热度,绝对达不到当下的十分之一。
混入酒的柠檬茶、阿华田,能好看到哪去?
网友们或许的确期待过它的味道,可相比于味道,更重要的大约是社交时代必备的仪式感。
生活情调,小资情趣;不能灌酒,只能细品;不能失态,只能微醺。
把日子过得体面又前沿,有余力做些无用功妆点生活。
这些,就算得上996浪潮里既具有诱惑力、又值得炫耀的事了。
有没有人纳闷过,那些小酒瓶都是怎么怼进纸盒子的?
让我告诉你吧。
每一张看着光鲜亮丽、滤镜拉满、贴纸环绕的“便利店调酒”照片。
背后经常是狼狈不堪、酒洒一桌的局面。
你需要提前在纸盒上用刀划拉一个洞,撬开酒瓶,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把酒瓶朝下迅速怼进饮料盒。
这个过程,一般会损失五分之一的酒。
via@咖喱GetGei
特别提醒一点:
无论是“便利店调酒”,还是某音上风靡的“可乐桶”,都用上了度数极高的烈酒。
像“可乐桶”的特点,就是用大量的可乐与冰块冲淡烈酒的苦涩,几乎尝不出酒味。
以至于喝的人很可能无意识地,短时间内摄入了大量酒精。
一些玩梗视频里记录的“可乐桶”醉酒瘫软状态,其实非常危险。
普通人没有经验地自己调酒,也往往意识不到多种酒混合带来的“劲头”有多大。
不敢生病的打工人们,还是少喝点吧。